毕业季对对配,随着2025届高校毕业生逐渐开始离校,如何有效规划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河北省人社厅聚焦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需求,编制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册(2025)》,帮助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知晓政策、享受政策,更好地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
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中小微企业招用离校2年内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企业新录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等符合条件人员,可按规定给予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企业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可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16至24周岁登记失业青年。符合规定的,可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小微企业在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前1年内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和留学回国学生),符合一定条件的,可申请一定额度和期限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给予部分贴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就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可以前往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提出就业需求,享受岗位推荐、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见习等就业服务,咨询和申办就业补贴政策。困难毕业生可在毕业学年申请享受一次性求职补贴及就业援助服务。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困难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还会举办全国城市联合招聘、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专项活动,有求职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可关注参与对对配,获取招聘岗位信息。
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享政策优惠
按照规定,招用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微企业,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个人缴纳部分),以及相应劳动合同期限但最长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对企业新录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等符合条件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于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1年内参加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符合规定证书的,给予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
人社部门认定的见习单位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至24周岁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对对配,并按月发放基本生活费的,给予就业见习补贴,但最高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
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前1年内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数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5%),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无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违规信用记录,属于现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小型、微型企业,可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其中,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不超过4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财政部门按贷款实际利率的50%给予贴息。对还款积极、带动就业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到期后,可继续申请贷款及贴息支持,累计次数不超过3次。
“技能培训+就业见习”为毕业生助力
按照规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落实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高定工资档次,放宽职称评审条件。高校毕业生还可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服务期满后可享受考研加分、公务员定向招录、事业单位专项招聘等政策。
在自主创业方面,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可参加创业培训,按规定享受创业培训补贴。可得到资金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获得一次性创业补贴和申请获得一定额度和期限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给予部分贴息。对符合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借款人合伙创业的,可根据合伙创业人数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可在公共创业服务机构享受创业服务,获得咨询辅导、政策落地、融资服务等服务,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还会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提供。
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可根据情况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岗前培训、创业培训、数字技能培训等,提升职业技能,并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评价补贴。此外,还可通过就业见习积累实践经验。按照规定,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至24周岁失业青年可参加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就业见习,进行岗位实践锻炼,其间由见习单位给予基本生活费,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吸纳见习的单位,可享受就业见习补贴,用于见习单位支持见习人员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
这些求职陷阱需注意防范
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虚假招聘、乱收费、扣押证件、培训贷等求职陷阱。
求职时,可到当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并开展职业中介活动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找到意向工作信息后,要和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亲友沟通,冷静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借鉴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接到招聘邀约后,及时上网核实相关信息,特别是要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该用人单位注册或备案情况,若查不到相关信息就说明该单位可能不存在;如遇到求职陷阱,请立即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请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河北工人报记者李华)对对配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